網站首頁 談談美食 食材大全 投資創業 加盟開店 熱點 問答

粽子怎麼做好吃呢|你知道端午食粽的由來嗎

欄目: 飲食常識 / 釋出於: / 人氣:1.31W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吃粽子的習慣,很多人都知道,這一舉動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傳統詩人屈原,除了這個原因,大家還知道哪些有關於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嗎?粽子應該怎麼做更好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問題吧。

你知道端午食粽的由來嗎,粽子怎麼做好吃呢

一、端午食棕的由來

現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你知道端午食粽的由來嗎,粽子怎麼做好吃呢 第2張

二、粽子的家常做法

肉粽子

材料

糯米,粽葉,棗,豬肉,澱粉,糖,酒,鹽,醬油

做法

1、先把粽葉之前就煮好洗淨,泡上.豬肉切成小丁,加入澱粉,醬油,鹽,糖和白酒醃製幾個小時入味。

2、糯米洗淨泡上一天。粽葉對摺成漏斗型,加入米和肉包上繫緊,防止煮的時候露餡。

3、還可以包棗和花生的,包法同樣。

4、都包好後放到大鍋里加水末過粽子,小火煮二個小時左右即可。

紅豆粽子

主料

糯米1000克

輔料

赤小豆300克

做法

1、將糯米淘洗乾淨,放入清水裡浸泡至能捏碎,備用。

2、將紅豆洗淨,泡1.5小時後再和糯米放在一起拌勻,備用。

3、把粽葉300克洗淨,放入鍋內煮約半小時取出,用涼開水浸泡,備用。

4、取泡好洗淨的粽葉三四片擺齊,捲成圓錐形的筒,放入拌和的糯米和紅豆,包成粽子形狀,用繩紮緊。

5、將包好的粽子碼放在鍋內,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約2小時後,改用小火燜約3小時,即可食用。

你知道端午食粽的由來嗎,粽子怎麼做好吃呢 第3張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有關於端午食粽的由來以及粽子的家常做法的介紹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不再願意親手包粽子了,不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仍然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這其實不僅是一個習俗,更是一種對於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