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談談美食 食材大全 投資創業 加盟開店 熱點 問答

告訴你這個風俗的由來|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吃豬頭肉呢

欄目: 飲食文化 / 釋出於: / 人氣:1.83W

在我國農曆的二月八年級,就是大家一年一次的傳統節日“龍抬頭”,每當到了這個蘊含著大家美好心願的傳統節日裡,就需要做許多這個節日的習慣行為,比如吃麵(也被叫做吃龍鬚)、吃春餅(也被叫做吃龍鱗)和吃餃子(也被叫做吃龍耳)等等。也許不少讀者都知道,二月二都會吃一個平時吃的較少的食物——豬頭肉。可是明明就是“龍頭節”,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吃豬頭肉呢?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這個風俗的由來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吃豬頭肉呢?告訴你這個風俗的由來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吃豬頭肉呢

在古代,豬頭常常是祭祀祖先、向上天供奉出去的供品,在往常的時候豬頭自然是不能隨隨便便就吃的,一般農村人家辛辛苦苦地忙活了一年,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時候就會殺豬宰羊。自這一日起才能夠改善平時的伙食,全家每天的飯菜都會見些肉。除夕夜全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七年級的時候食餃子,破五也是食餃子,到了正月十五就是食元宵,而等到正月一過去,年節的日子過了,臘月殺的豬肉也基本吃得不剩了,最後自然就只剩下一個豬頭,於是這個豬頭就逐漸演變成存留在二月二吃。

那麼這又是為何呢?過去由於古人覺得龍王是司掌降雨的,他升到天宮後,為萬民百姓降雨,所以農民出於感謝就把最好的祭品獻上給龍王吃。農家過年殺豬,常在正月裡基本食完,“惟餘頭蹄,於是日煮食之”,人們使用豬頭去祭龍頭,吃豬頭成為龍抬頭。人們口中的龍其實也從很多動物的身上提取了特徵,在傳說中龍的形象裡,我們能發現蛇、魚、鳳、麟、鹿、馬、牛等許多動物的影子。那麼人們逐漸用豬頭替代龍頭,也是這個緣由。

還有另外一個關於龍抬頭吃豬頭肉的解釋,這是宋朝《仇池筆記》中記載的故事,據說王中令在平定巴蜀地區之後,感覺肚子餓,闖進了一個鄉村小廟,卻碰上一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想要斬之,誰知和尚面無懼色,這讓王中令很詫異,轉而變向他求食。過會兒,和尚獻上了一份“蒸豬頭”併為這道菜賦詩說道:“嘴長毛短潛含膘,久向山中吃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以杏槳澆。紅鮮雅號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毛根來比並,氈根自和吃藤條。”王中令品嚐著美饌蒸豬頭,再聽著這首有趣的“豬頭詩”,非常高興,於是將和尚稱作“紫衣法師”。

後來民間俗語有言:“怎麼會有拎著豬頭找不到廟門的。”這其中的道理自然是不言而喻。人若是懷才不遇,也不必回信,總有一日會找到能夠認同你,而又肯接納你的人。這樣看來“二月二”吃豬頭還真是古時留下的傳統,也是好兆頭的表現。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吃豬頭肉呢?這次你知道了嗎?